•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颍上县建颖乡生态养殖协会

颍上县建颖乡生态养殖协会

发布日期:2009-02-02 浏览次数:5178 文章来源:美农网

    碧水环绕,浓荫遍地,笔直的柏油路旁猪圈成排,鱼塘成片,入夏的颍上县建颍乡班草湖生态养殖小区景色宜人,让人很难相信这里会是一个养殖基地。这是近年来建颍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全乡生态养殖的一个缩影。
建颍乡地处颍上县城西北部,颍右大堤以南,面积79.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历史上齐国名相管仲就出生在建颍乡管谷村,全乡现有人口67658人,耕地74000亩,其中低湖洼地51748亩,辖区内有班草湖、北湖、张家洼等低湖洼地,素有“四湖一洼”之称,是典型的农业大乡、人口大乡。宽广的境域,众多的低湖洼地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全乡人力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养殖习惯。如何把资源优势、人力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多年来乡党委、政府反复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为主导,立足于农民增收和养殖方式的转变,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把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来抓。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建颍乡养殖业发展三年规划》,提出以班草湖生态养殖小区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依托,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养殖业的附加值的发展新举措,实现了全乡养殖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逐步在全乡形成南猪北兔、东蚕桑西牛羊的发展格局。2006年,全乡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已达49%,撑起全乡农业的半壁江山。
    班草湖生态养殖小区占地1000多亩,以前是一片低湖洼地,1995年经乡政府集中整治后,形成现在的400多亩63个精养渔塘和600多亩抬高地面。抬高地面由10个大平台(即28米宽的鱼塘坝堤)和10个小平台(即15米宽的鱼塘坝堤)组成,与63个鱼塘沿中心路两侧呈10排对称分布。小区周围有3公里多长循环围沟,构成了养殖小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屏障。 2005年以来,由于市、县两级政府加大了对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以祁振轩为代表的四户农民在班草湖抬高地面陆续投资180多万元,建成了4栋108间3400多平方米标准化猪舍、430平方米管理用房,四个共120立方米的沼气池,在这里种植牧草养猪,用猪粪尿制沼气,再用沼渣沼液肥田养鱼,种草植树。养鱼品种也由过出的“四大家鱼”转变为泥鳅、黑鱼等高价值鱼种。一个草、猪、沼、林、鱼的生态养殖模式让班草湖一带抛去过去常淹常涝的“穷窝窝”形象,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聚宝盆”。目前小区存栏能繁母猪726头,后备母猪507头,育肥猪4000多头,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奇可利等优质、高蛋白牧草80亩,速生杨13000余棵。2006年小区内出栏三元杂交猪10300头,收入超过百万元。
    在四户农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下,2007年又有六家申报在小区内建设市级规模养猪场(即每个养猪场面积不少8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不少于2000头),现有四家已开工建设,年底将形成年出栏商品猪2 .2万头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3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290万元,为优化养殖环境,县乡两级政府出资20余万元为小区修建了1.7公里长的循环柏油路面,目前已全面竣工。
    按照全乡养殖业发展三年规划,每个大平台将兴建2-3栋市级规模养猪场,全部建成后小区内将形成年出栏商品猪4-6万的生产能力。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粪尿排泄量也将大量增加,为切实解决小区的面源污染问题,县乡两级政府已规划在小区内见一个500立方米的沼气池,实行企业化经营运作,把小区内所有猪粪收集起来,利用沼气发电,再廉价向养殖户输送。同时利用猪粪加工制造有机肥,在小区南部搞大棚种植,生产反季节、无公害、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保障养殖小区的良性健康发展。
    在以奖代补扶持畜禽养殖小区(场)建设政策的引导下,全乡农民投资规模养殖、生态养殖的热情高涨。2007年全乡已有21户申报投资兴建规模养殖小区(场),还有部分群众正准备申报。在养殖小区建设中,全乡采取统一规划、分户建设、统一服务、分户经营的方式。养猪协会为农民提供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服务,并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为每个小区规划设计了沼气池,解决养殖小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养殖效益。规划到2009年底,全乡猪、牛、羊、兔、家禽存栏将分别达到5万头、1万头、1万头、2万头、10万只,畜禽存栏量比2006年底翻两番以上;猪、牛、羊、兔、家禽将分别出栏10万头、0.6万头、0.7万头、4万头 、30万只 ,实现牧业产值9000万元。渔业产值500万元,蚕桑产值150万元,养殖业总产值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0%以上,畜禽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新建市级规模养殖场20个以上,县级规模养殖场40个以上,年均新增产值2000万元。与此同时,该乡特种养殖业也异军突起,全乡土鼋(地鳖虫)养殖已由最初的1户发展到目前的16户,养殖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养殖业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