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转载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描绘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

转载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描绘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

发布日期:2019-01-21 浏览次数:1092 文章来源:

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以“两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预计今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克服连阴雨、高温热害、台风、非洲猪瘟的影响,获得较好收成。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801.5亿斤,居历史第二高位,居全国第四位;“菜篮子”产品稳定增长,预计2018年全年肉蛋奶总产602万吨,同比增长0.64%;水产品产量223万吨,增长2.3%;蔬菜产量2977.1万吨,增长2.94%。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结构进一步优质化、高效化、集约化。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近1500万亩,占全省粮食面积18%,专用粮食价格比普通粮食每百斤高15-20元,带动基地种植农户增收26亿元。调减非优势区域水稻51万亩,完成国家50万亩大豆轮作扩种试点任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新增稻渔综合种养70万亩,总面积达16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每亩综合效益较传统稻麦轮作增加1倍以上。推行家禽业“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家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5%,集中屠宰率达70%,创建50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新认定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累计达102个;新认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7个,累计达635个。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祁门红茶、砀山酥梨等“绿色皖农”品牌驰名国内外,其中祁门红茶品牌价值达28.59亿元,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继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省民生工程,安排省级奖补资金1亿元,新建乡镇农产品快检系统963套。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16个。

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主攻农产品加工业,谋划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全年新增规上农业龙头企业487家,总数达5100多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7.6%。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12个,总数达1941个。推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新增50亿元农产品加工集群5个以上。连续十年成功举办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大会落实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638.44亿元,比上届增长35.5%,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靓丽名片。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400亿元,增长50%,新增工商注册农村电商经营主体1.5万个,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近3万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开发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等服务。全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96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1%和13.5%。

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展方式进一步调优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突出抓好“两减、两利用”。在“两减”方面,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探索建立农药化肥统一配送回收体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三连降。黄山市创新“七统一”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成规范化网点455个,基本实现农药配送、技术服务、废弃物回收乡镇全覆盖。在“两利用”方面,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及若干政策、专项考核办法,在9个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把秸秆综合利用列入省民生工程,成功举办2018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签约金额275亿元,全省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8.6%、88.9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新认证1651个,总数达5872个,居全国第9。着力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开展长江、淮河及湖库禁渔工作,放流经济鱼类2亿多尾。印发了关于推进我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通知,以推进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整改工作为重点,开展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专项督促整改工作。依法推进“三网”养殖清理,2018年全省拆除网箱1.24万亩、围栏网82.6万亩,累计拆除网箱1.4万亩、围栏网166.5万亩。

着力推广“四带一自”模式,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四带一自”深化行动、扶贫项目提升行动、“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全面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参与特色种养业扶贫的园区5297个、龙头企业5635个、合作社1.3万个、大户(家庭农场)2.8万个,带动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27万户;开展自种自养的贫困户54.7万户;全省实施到村项目10111个、到户项目211万个,实施项目的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35.2万户,到村、到户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9.6%,超额完成70%的年度目标任务;选择596个有条件的村发展“一村一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到有标可依、产地安全、投入品安全、农产品检测合格。2018年,全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带动产业扶贫对象人均直接增收2313元,同比增长32.2%;带动全省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697元,同比增长27%。“四带一自”模式成为产业扶贫的“知名品牌”,为全国产业扶贫提供了“安徽方案”。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基本结束,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全省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5856个,占总村(居)数的35.6%,共量化集体资产174亿元,确认集体成员1935万人;共有418个村实现分红,累计发放分红股金1.16亿元,人均累计分红100元左右。3752个村完成“三变”改革,占总村数的22.8%。参与“三变”改革的村集体平均增收约4万元,入股农户户均增长1000元左右。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成果运用,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省农地抵押贷款余额15.4亿元,农民的“红本子”变成了“活资产”。目前,81个涉农县(市、区)已建成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覆盖。全省耕地流转面积3700万亩左右,流转率4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7万人,新增农民合作社11822个,总数达100723个;新增家庭农场19327家,总数达96229家,总数居全国首位。

着力应对风险挑战,农业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2018年8月31日,我省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后,省农业农村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I级应急响应措施,以省政府办公厅、省防非指及其办公室名义相继下发了防控非洲猪瘟有关文件通知100多份。组织开展“环境清洁、消毒灭源和禁止泔水喂猪”三大行动,严格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全省共设立非洲猪瘟公路临时检查站462个、卡点605个,上岗6387人,备案生猪运输车辆1680台,查获外省违规运入我省泔水59.8吨、生猪2422头、猪产品168吨。全省9起疫情均得到严格规范处置,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生猪34102头,全省猪肉市场供应稳定。“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专项行动期间,共排查农业园区7234个,排查农业棚室95.98万个,总面积达95.54万亩,其中违规项目282个,违规棚(建筑物)数1023个,违规项目整治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全力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有效应对雪冻灾、高温热害、台风“温比亚”对农业的影响,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46亿元,农业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着力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根据机构改革要求,2018年9月,我厅组建了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组,主动对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制定出台了《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农村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引导,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改厕149.3万户,占3年总任务数的71.1%;全省1133个乡镇规划建设1050个污水处理厂,在建的263个、已建成的675个,占总任务数的89.3%。全省90%乡镇垃圾“收储运清”实现市场化运营,完成10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无害化处理率达66%;全省已建和在建中心村5300多个,占布点总数55%左右,1133个乡镇政府驻地完成了“两治理一加强”工作,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明显改观。(来源:安徽日报)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475号